社交焦虑通常表现为:害羞,拘谨,极端内向,对他人的想法太过在意。
社交焦虑会导致很多痛苦,引发所有有关焦虑的常见症状,以及社交焦虑所特有的问题,如:回避目光交流,退缩,逃避,羞愧,过于自我,等等。严重的时候,孩子可能不愿意和家人以外的其他人说话,甚至拒绝上学。
社交技能的缺乏会加重社交焦虑,反过来,社交焦虑也会影响社交技能的提高。
当然,孩子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在意别人的看法,因为这是他们融入集体并交到朋友的必要前提。
比如,小女孩凯希问妈妈:“你觉得西尔维娅会喜欢我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吗?”这份小小的担心是健康的,相比较之下,下面两个想法就属于不健康的两个极端:
“我不能去参加她的生日聚,会因为她可能不喜欢我送给她的礼物。”
“我才不管她喜欢不喜欢呢,这是她自己的事。”
容易产生社交焦虑的孩子,常常会预演并过度准备每一次即将到来的谈话和会面。他会生动地想象出各种灾难性的社交意外。他不会去想“也许一切都正常”,更不会觉得“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”。一旦他想到了灾难,灾难就会像宿命一样如期而至。
社交焦虑的核心,往往是惧怕被批评、被忽视、被排斥或被嘲讽。于是孩子希望不要被人注意,他祈祷老师上课时不要点他的名,过马路的时候不要遇见熟人。
我认识一个父亲,他成天都在给他的女儿洗衣服,因为哪怕是一个芝麻大的污渍都会惹得孩子不愿去上学:“大家都会看见的!”
严重的社交焦虑会是非常痛苦的,然而痛苦还不是问题的全部。深陷社交焦虑的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,因而也变得越来越孤独、越来越与世隔绝。他没有机会练习和提高社交技能,因此在交朋友或进入集体的时候,他的忐忑与挣扎是可想而知的。
你自己有社交焦虑吗?如果有,那么你需要面对和克服自身的社交恐惧,因为这是帮助孩子减少社交焦虑的唯一途径。我知道这非常不容易。那么请了解一下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:
容易产生社交焦虑的父母更少对孩子表达关怀与慈爱,更可能批评而不是赞赏孩子,更容易怀疑而不是信任孩子。
除了基因以外,这可能就是社交焦虑代代相传的方式吧。
或者,你是一个外向、自信、擅长与人交往的人吗?如果是这样,那么你可能会被经常产生社交焦虑的孩子弄得莫名其妙。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解他,与他共情。
孩子需要的不只是“再努力些”或者“去战胜它”的督促。他需要从你这里得到的东西有两样:首先是接纳他的现状,其次是轻轻推着他前进,尽管前进途中有时会让他觉得不舒服。
记住:既要“轻”又要“推”,两者缺一不可。
许多焦虑的孩子都属于“慢热型”。他们在面对陌生人或走进新环境的时候,会产生强烈的反应,因此需要花较长的时间让自己慢慢熟悉他们。这种特点以前被称为“害羞”,但是许多研究童年焦虑的专家反对使用这个词,因为“害羞“暗示的是一种永久而持续的问题,并不适用于焦虑的孩子。
心理学家塔马尔·尚斯基提出了一个更好的建议:
“从现在开始转换一个思路——孩子并不是陷入了害羞的困境,而是在慢慢地并持续地尝试与外界建立联系。告诉别人,你的孩子不是害羞,而是需要一点儿时间来预热,等一会儿就能加入游戏了。”
孩子在鼓起勇气尝试探险之前,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坐在你腿上观察,甚至与你争辩。对此,你如果做好心理上和时间上的充分准备,那么就更容易把控好自己的情绪。
这就像你预计会遇上交通堵塞,因此要预留更多的时间一样。如果你们打算在游乐场玩一个小时,那就把这段时间分成半小时的预热加上半小时的玩耍(甚至59分钟的预热加上两人一起滑一次滑梯,也无不可)。
这样,你就不至于觉得太过沮丧,孩子依偎着你的时候也会渐渐充满信心。一旦他在大本营(你的怀抱)里获得了安全感,就会迈出步子开始探索。
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、爱的空间,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并想象自己如何尝试新的活动。从长远看,孩子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一定会得到增强,他现在需要的只是多花一些时间来内化安全感。
每一次把孩子轻轻推出“舒适地带"后,我们都需要用更多的安慰和鼓励为他找回情感上的平衡。克服社交焦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,其间哪怕是迈出最小的一步时,孩子也需要身边有“爱的盟友“来提供支持。